中青网:道不完的三下乡故事,诉不完的实践真情

发布人:霍添发布时间:2018-09-03浏览次数:432

中国青年网青岛93日电(通讯员 赵颖昕)812日至827日,共计16日;东营市到德州市,300余公里;从“从石油致富到光伏扶贫,阳光产业如何扶贫旧能源村——以山东东营光伏扶贫为例”到“产业链视角下桑文化农业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夏津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三个社会实践课题。一串数字记录着我与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探路者调研队的点点滴滴。

东营,别样的发展道路

东营是一所被称为“油城”的城市,缘油而建、因油而生。位于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利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石油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营像很多拔节式生长的资源型城市一样,突然陷入了停滞。为防止“油尽而衰”,东营撸起袖子抓转型升级,发展活力经济。光伏产业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发展。

在东营期间,我们走访了利津县陈庄镇崔东村、垦利区垦利街道高盖村、东营区六户镇东辛集村等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发展光伏产业的村庄实地调研,并向区(县)级、镇级政府部门询问当地相关的光伏政策。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许多光伏发展的情况。崔东村是东营市第一个实施光伏扶贫的村庄,发电所得用于精准扶贫与村集体公共设施建设;高盖村在村中相对广泛地开发光伏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生活……不难发现光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的确,光伏发电,具有持续性、长期性、操作简单的特点,它可以太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变身”农户手中的财产。但是不可否认光伏发展在东营这片土地上也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农村拆迁、政府补减少等影响了光伏的持续长效发展。

我认为,农村脱贫仅靠光伏扶贫这一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光伏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扶持是不行的。东营要想实现完全的脱贫致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化,需要寻找新的内在动力,如利用黄河入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旅游业等。

实践队员在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崔东村光伏扶贫项目前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泽国 摄

德州,风情独特的村落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农桑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全国乃至全球防风固沙工程的伟大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珍贵遗产。201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衣业文化遗产。

椹子红椹子白,姐妹把椹子摘,歌声飞来歌声扬,椹园采摘忙,你一篮我一篮,越摘越心甜,椹果香香满园,粒粒像金丹……”老人哼唱的《姐妹摘椹忙》,让我认识到古桑树文化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刻在人们的心里。夏津当地的民歌让我感受到了风情独特的夏津文化。

旅游局副局长于晓辉告诉我们:“桑树全身都是宝。我们本着‘医食同源’的原理对桑树进行加工。目前,已开发了桑葚干、桑叶茶等数十几种产品,并远销海内外。”随后,在他带领我们参观了夏津尚品桑树产业合作社和传峰椹果种植农民合作社,了解桑树产品神奇的加工工艺。

德百集团结合夏津当地的古桑树开发了椹仙村、德百温泉度假村等一系列项目。在古树原址上进行保护开发,并建立仿古建筑发展旅游业。园区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道,园区免费开放,内设有美食街、将军府、特色民宿等,将旅游与古桑树紧密结合发展桑产业,极大地扩大了桑文化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实践队在前屯村、后屯村以及后籽粒屯村等村落开展村集体、村民的调查问卷,了解夏津县土地利用规划,并利用乡村规划小助手APP拍摄当地的景貌完善地图,制作参与式农村评估(PRA)。

团队在德州市夏津县旅游局前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何泽国 摄

短短半个月,整整三个课题,我一直与探路者同行。不敢说每个课题都深入探究得到预期的效果,不敢说每项工作工作都意义十足。但感谢与你们相遇,书写我的三下乡故事。实践已告一段落,但东营光伏发展的项目仍在继续,夏津古桑文化仍在传播,土地规划的谋划从未止步。我的三下乡故事只是暂停,从未结束。未来路上我愿与探路者继续前行,书写三下乡故事,诉说实践真情。

附: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71832&app_version=1.1.0&sid=164946&time=1536427767&signature=2LjE9mdZzRG3lxVgkq8na3B0vyHQKW7yJ6vBKw0oObepWDXrMP&sign=311894697ce2e92037906e4fe378284f#


常用链接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工科楼E座     电话:0532-86983300     邮箱:jdkyb@upc.edu.cn
Copyright © 2021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 All Rights Reserved